1. 首页
  2. 重要讲话
  3. 组工新闻
  4. 正文
[组工新闻]富平:深化县域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更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去年以来,富平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聚焦县域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作用发挥不充分、服务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激励举措,优化服务保障,着力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深化县域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健全机制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优秀人才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富平县组织专门力量,以教育、卫生、农业、科技、文化、住建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了为时3个月、覆盖全县各系统、各行业的人才工作专项调研,摸清了全县人才工作底数,查摆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征求各相关部门、各领域优秀人才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按照问题导向、建章立制、夯实基础、搭建平台、规范提升的工作思路,从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做好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工作、构建人才工作全新格局入手,制定出台了覆盖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平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保障等五个方面涉及26项具体支持举措的人才强县新政策,凝聚全县合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县委、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压实担子、明确职责,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县委总揽全局。印发《关于调整富平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实行高层次人才引进联席会议制度,落实5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人才工作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人才工作,决定人才工作重大事项。二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组织部在前期调研摸底、出台26条人才新政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富平县人才强县建设若干措施(试行)任务分解暨2020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及《富平县人才强县建设若干措施(试行)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实行人才工作任务清单管理和定期汇报制度,常态化联系人才工作联络员,督促各业务部门抓好落实。三是业务部门具体落实。各部门按照《富平县人才强县建设若干措施(试行)任务分解方案》要求,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明确本部门工作职责,将人才工作列入本单位重点工作,增强时间、任务、标准及责任意识,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工作。

完善政策体系。围绕人才新政26条,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倒排时间、明确时限,落实各相关部门责任,指导各部门结合各领域人才工作实际,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并注意学习吸取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密集出台了《富平县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及配偶安置办法》《富平县首席行业(学科)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富平县名师(名家、名医)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富平县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24项,其中组织部门起草制定人才工作配套制度16项,迅速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为推进人才工作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有效确保了优秀人才引得进、发挥作用有空间、服务保障不断档、身心情感能融入。

夯实工作基础。要实施人才项目、搭建人才平台,掌握全县人才分布情况、明确引进方向、开展专业的评价是前提和基础。一是实行梯次化管理。以建设人才信息库为抓手,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人才基本信息登记核实工作,全县共入库拔尖人才85人、骨干人才1135人、基础人才14025人,为推行人才梯次化管理、实行人才动态管理、落实人才项目、服务人才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形成急需紧缺专业目录。要招引人才,必须清楚掌握县域人才需求。为此,县委组织部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并收集整理,几经讨论研究形成富平县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精准招引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对口人才”,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三是建设综合评审团。动员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调动全县资源,以行业申报和“柔性引进”结合的方式,聘请121名专家,分领域、分系统组建了人才综合评审团,用专业眼光确保人才项目实施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四是组建高质量发展智库。对富平籍在外知名优秀人才进行了征集调研,对全县在外的80名高端智力人才进行登记摸底,并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聘请43名专家学者组建富平县高质量发展智库,围绕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政策引领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富平县坚持将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及领域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筑巢引凤,初步形成了人才聚集“磁石效应”。

实行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流程,在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上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议、特事特办”,由组织部门牵头,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分工协作,各镇(街道)、各部门和人才引进单位配合落实。2020年,针对教师、医疗技术人员需求,富平县以人才引进的形式,实行引进优秀人才津贴、住房津贴、职称评聘优先以及家属实行“面试直聘、对等安置”等优惠政策,首次自主开展了县外优秀教师及医疗技术人员引进招聘工作并引进21人,为今后常态化开展人才引进开了好头。

加大政策吸引。坚持“资本赋能”,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分别给予3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2020年为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优质人才项目发放贴息贷款3600余万元,大力支持人才干事创业。坚持政策优惠,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按学历职称等连续三年每年最高给予5万元的津贴补助,对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30万元的购房补贴,力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优化服务保障。从职称评聘、教育培训、子女上学、医疗保障、文化旅游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落实引进人才津贴补助,高层次人才实行配偶对等安置,确保引进人才感情融入有依靠、生活待遇有保障、施展才华有舞台。2020年,全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8名,是近三年招引总数的4倍多,人才新政的“磁石效应”初步显现。

搭建平台开辟人才干事新路径

优秀人才要发挥作用,党和政府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扮演好鼓励、引领和支持的角色。富平县坚持“党委政府搭好台,凝聚人才唱好戏”的思路,围绕全县优势产业和领域搭建干事创业广阔平台,促进人才人尽其用。

实行目标引领。落实主管部门及各用人单位责任,对各类优秀人才实行层级目标任务管理,其中拔尖人才、首席专家、名师(名医、名家)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骨干及基础人才由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负责管理,每年年初确定研究课题及重点工作,年底进行总结考核,使优秀人才人人有目标、个个有任务,引领人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深入研究、攻难克艰。

搭建人才平台。坚持规范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对专家工作站申报资料、审核及评审程序标准等进行明确规范,并围绕柿子、奶山羊等优势产业,主动出击、上门服务,指导县域企业积极建设专家工作站。今年共培育建设县级专家工作站5个,专业领域涉及干细胞组织、柿饼加工、乳品加工、苹果产业、农业综合技术等,柔性引进26名专家进站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建站数量和引进专家数量超过前四年的总量。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人才梯次化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及相关重点领域,规范申报评审程序,设立富平县首席行业(学科)专家岗位10个,建设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18个,充分发挥本土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支持创新创业,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个,省市级星创天地(众创空间)5个,就业见习基地26个,平台聚集人才干事创业效应进一步凸显。

建设“院士之家”。积极对接筹备建设富平“院士之家”,依托温州医科大学及李校堃院士,加强与高端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集聚院士等高端智力,从开展医疗合作入手逐步向其他合作领域拓展,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产业对接、人才对接、技术对接、项目对接,助推院士团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各领域与院士专家开展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和基地,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双方已就合作协议达成一致意见,“院士之家”场所建设及医疗合作领域相关事宜正在积极推进落实中。

助力乡村振兴。聚集全县农业专家,组建尖柿、粮菜、果业、畜牧、绿化水保5个乡村振兴农业专家服务团,开展百名农业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并特别吸收了长期工作在特色产业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以97名农业专家为引领,带动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对全县16个镇(街道)及386个重点农业服务单位进行“网格化”包联,以技术攻关、科技推广、技能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农业技术服务包联结对全覆盖,第一时间响应农村技术需求,打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开通“专家讲堂”电视专栏,应季播出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节目,并通过富平微视、学习强国等微信平台全面转发,助推农村群众提升技术水平。目前,各镇均设立了定点技术服务点,每个点挂牌专家2名以上,各农业专家到包联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培训400余场次,播出专家讲堂电视栏目38期,受益群众15余万人次。专家服务团在全县小麦茎基腐防治、柿子树炭疽病及奶山羊布病防治等方面及时提出了预警和解决方案,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专业指导。

精准培育增强人才自身硬实力

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富平县立足县域人才实际,围绕支柱产业及重点工作,采取灵活方式纵深推进人才培育。

梯次管理“育”人才。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推行梯次化管理,对各类人才按拔尖人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分类纳入全县及各单位培训培养计划,加快培育建设适应现代化县域经济发展、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各层次人才队伍。

交流培训“育”人才。通过校地合作、苏陕协作等方式,每年选派不少于30名高层次人才赴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学习;依托特色产业项目、专家工作站、专家讲堂等,采取举办培训班、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定向指导培养优秀人才。目前累计选派200余名高层次人才赴外交流学习,培训致富带头人210人、职业农民1000余人、农民群众20多万人次。

激励引导“育”人才。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将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对于领衔推动县内企业挂牌上市的团队,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鼓励各类人才“强身健体”,对于新认定的中级职业农民和技师、高级职业农民和高级技师分别给予500元、2000元奖补,增强人才自身实力,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服务保障提升人才奉献向心力

坚持以人才满意为第一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涵养人才生态,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抓好政治引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县委常委常态化联系专家制度,在全县人才中广泛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坚持将优秀人才选派到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一线,让人才在工作一线锤炼业务、提升本领,先后有37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表现突出被提拔重用,4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被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提升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做好服务保障。2020年共发放各类人才项目补助资金122万元,落实人才项目后期补助资金378万元。落实人才公寓124套,投资700万元对人才公寓进行改造装修并配备家电家具,目前人才公寓装修已接近尾声,拔尖及骨干人才实现持证享受就医、旅游、住宿、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营造良好氛围。首次在建党99周年颁奖晚会上对专家工作站和拔尖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引导社会各界对优秀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首次采用富平“小柿人”形象进行漫画政策宣传,在富平微视、今日头条等累计点击率过20万。在富平先锋微信公众号及电视台开辟专栏,对优秀人才及典型事例进行宣传,目前已发布宣传信息及典型事例100余期,在全县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经 验  启  示

富平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用政策吸引人才、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引导人才发挥作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效果明显向好,经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启示一,做好县域人才工作,要切实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将人才工作当成一项基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工作来抓,坚持党委领导,统筹谋划、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将人才工作成效与领导干部的个人考核和提拔使用挂钩,同时将人才工作贯穿在各个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人人引才、人人爱才、人人敬才的良好氛围。

启示二,做好县域人才工作,要切实加大人才政策实施力度。要坚持深入一线、广泛调研,真正做到本地区的人才现状和问题了然于胸,充分发挥地方的比较优势,出台契合本地区的人才政策,并落实一定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同时要坚持人才在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中的主导地位,总结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新的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闭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发挥人才政策的撬动作用。

启示三,做好县域人才工作,要切实引导支持人才发挥作用。要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通过设立首席行业(学科)专家、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专家工作站等方式来聚集专业人才,按照“围绕一个知名专家、建设一个人才平台、形成一支专家团队、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服务一个行业领域”的“五个一”目标思路,提高知名专家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成长,解决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卡脖子”难题,推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掌握一批本籍院士等在外高端人才,打好“感情牌”,争取他们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

启示四,做好县域人才工作,要切实营造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要抓好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在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积极推荐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发挥他们建言献策的作用。要通过各种形式发掘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例,增强优秀人才自身荣誉感和获得感,引导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来源:中共富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