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重要讲话
  3. 组工新闻
  4. 正文
[组工新闻]富平县:构建365制度体系 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升级晋档

——近年来,富平县聚焦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新情况新变化,持续在资源整合、制度规范、监督管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365制度体系,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升级晋档。目前,创建“旗帜村”16个、省市级标准化示范村30个。

——三力驱动,助推“带头人”干事创业。将力量下沉、资源互补作为包联帮带的重中之重,推动农村工作落地落实、取得成效。一是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包抓带动”。聚焦农村发展眼界不宽、资源不足等问题,建立市县领导和县级部门包抓联系制度,深入开展年初制定一份《提升方案》、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体活动、年底开展一次绩效评估“四个一”活动,定期走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镇(街道)“整体推进”。建立专岗专责、工作包联、党建巡查、分析研判等制度,明确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工作职责,通过考核奖惩、述职评议等方式,夯实工作责任。三是组工干部“协同助力”。实行组工干部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每名班子成员联系2—3个镇(街道),每名组工干部包抓1个“旗帜村”和1个软弱涣散村,每周到村指导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

——六制规范,实现“一肩挑”履职尽责。建立“选育管、督考问”全链条管理模式,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村级带头人队伍。一是严把关口“选”。严格选任标准,设置“合格、优选、负面”三张清单,明确六项基本条件、五类优先提名情形和十一类不得提名情形,严格联审程序、严防带病上岗。二是精准培训“育”。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上台子讲”方式,对村党组织、村委会、监委会成员分类培训;完善督考体系,倒逼参训人员真学真信真用。三是健全机制“管”。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修订完善《村干部管理办法》,实行村干部年初承诺“十件大事”、年底述职评议,强化“一肩挑”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四是明确职责“督”。发挥监委职能,监委会每月召开1次集中办公会,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例会,梳理总结、研究安排村务监督工作,全面监督干部履职、规范村级事务运行。五是突出实绩“考”。修订《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实行量化积分和民主评议相结合,每季度对“一肩挑”人员进行一次考核,将工作实绩与补贴待遇挂钩、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六是依法依规“问”。用好用活《基层党建问责办法》,按照问责类型、整改效果、影响程度等,给予相应问责,督促村干部“在其位谋其政”。

——五措问效,保障“村务事”规范运转。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让村级事务规范运行。一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建立村党组织升级晋档机制。将全县268个村划分为旗帜村、示范村、达标村和软弱涣散村四个档次,通过年初制定整村提升方案、半年观摩晾晒、年底考核评比等措施,对照要求,分类推进。二是实行“全链条”模式,建立党员队伍精细化管理机制。落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若干措施,从发展、教育、管理、监督、退出等环节,强化党员队伍“全流程”监管;建立一册管理、双色预警、三项制度,开发“党费缴纳系统”和“流动党员信息系统”,对在职党员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教育、对老年(困难)党员关爱式帮扶,构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三是推行“十六条”措施,建立村级事务规范运行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富平县规范村级事务运行十六条措施》,从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机制运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细化规范,确保农村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四是落实“521”决策办法,建立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行村级事务清单管理、分类决策;凡是涉及村庄规划、村“两委”班子分工、项目招标等“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521”民主决策办法进行决策;涉及环境卫生整治、评优评先等日常事务,由村“两委”会研究通过。五是健全法人治理方式,建立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管理办法》,规范村党组织书记兼职程序,健全报告工作、账务管理等制度;把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纳入镇(街道)、村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完不成年度收益任务或亏空的,停发相关干部部分绩效补贴。

来源:陕西党建网

撰稿:赵双 马明阳

责任编辑: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