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几年发展养殖的经历,富平县留古镇惠高村村民褚贵成心里满是感慨。
——“家里光景不好,本指望着养殖奶山羊能够脱贫致富,没想到总是找不到窍门,养殖技术也缺乏,规模始终上不去。”12月6日,褚贵成向记者坦言,虽然走了不少弯路,可是在张超的帮助下,自己的养殖产业渐渐有了起色。
——作为富平县委组织部派驻到惠高村的第一书记,张超不仅要建强基层党组织,更重要的是,还要帮助村上发展产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每个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振兴路子。”张超说。
——走出机关、走进村里的张超,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现了组工干部的过硬作风,也成为富平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一个生动注脚。
——“您好,打扰了。我们是陶艺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我们在进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工作。请出示一下您家的户口本,谢谢!”这是人口普查期间,富平县各社区居民常见的一幕。
——为顺利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富平县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人口普查、党员先行”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志愿者,“下沉”到各社区最“末梢”,协助做好宣传召集、表册填写、入户摸排、信息录入等工作。
——据富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走出机关的少,现在社区、小区、村上常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大家纷纷由过去“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员挑大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员当先锋。”富平县委组织部党支部支委马利娟说:“回首革命岁月,为了践行初心、完成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始终保持执政为民的初心,一心为民谋福祉。”
——如何更好地为民谋福祉?富平县将开展调研作为主要途径。
——“遇到问题去基层调研”已成为富平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并形成了一项制度。今年6月,富平县委组织部干部尹治民在起草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措施时,就如何找到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一度有点茫然。在随后的两周时间里,他跑遍全县28家公立医院,调研收集意见建议,思路也逐渐理清。
——“调研就是‘俯下身子’,深入其中。真正走到基层中去,才能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抓落实。”富平县委组织部党支部支委罗国华说。
——今年7月,富平县委组织部建立“全员抓党建”机制,组成7个工作组常态化调研包联督促各领域党建工作。为解决农村党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运行机制、村级事务管理等具体问题,第3调研组走访调研了60多个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旗帜村”创建实施办法和规范村级事务运行16条措施,成功创建旗帜村16个,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村13个,开展党组织规范化设置、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及规范化布置“三个清零行动”,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增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富平县要求各级党组织开展轮流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穿插开展“有问有答”“夹辨夹析”的互动交流,先后开展党员大会、组工讲堂、科长讲课、老组工“回娘家、讲传统、话部风”、年轻干部点评等学习活动50余次,有效促进了红色精神和党的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常学常新。
——“过去学习没时间、没动力,如今每周都想在会上分享学习体会,学习成了我最快乐的事情。”富平县委组织部干部李琦说,“我们充分发挥富平县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如今,红色资源已成为富平县引领、凝聚、激励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独特品牌,也成为当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根本动力。
来源:陕西日报
撰稿:梁夏晨
责任编辑: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