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重要讲话
  3. 专家讲堂
  4. 正文
【健康讲堂】中耳炎的应对和预防

中耳炎是儿童高发的耳鼻喉疾病,常让家长手足无措。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中耳炎为何偏爱孩子、有哪些信号、该如何科学处理?帮家长轻松应对,守护孩子听力健康。


县医院帮扶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王鑫:关于中耳炎,您需要知道的几件事。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非常常见,尤其困扰各位宝爸宝妈的问题——中耳炎。想象一下,家里的宝宝半夜突然哭闹不休,喊着耳朵疼,甚至发烧。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情况,很大概率就是急性中耳炎找上门了。

中耳炎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我们的耳朵中间有一个叫“中耳”的小房间,它平时通过一根叫“咽鼓管”的细小通道和鼻子后面相通,用来保持压力平衡。当我们感冒、得了鼻炎或者腺样体肥大时,鼻子里的细菌和病毒就可能顺着这根“小管子”溜进中耳,在里面“安家落户”,引起发炎、流脓,这就是中耳炎。因为孩子的咽鼓管又短又平,所以婴幼儿和儿童是最容易中招的人群。

得了中耳炎,身体会发出哪些“警报”呢?

最典型的信号是耳朵痛,孩子可能会哭闹、用手揪耳朵。其次可能是发烧、听力下降(比如,感觉孩子呼之不应,或者把电视音量调得很大)。如果鼓膜穿孔,还会看到耳朵流脓,流脓之后,耳痛感反而会减轻。

很多家长会问:“医生,中耳炎严不严重?会不会聋啊?”请大家放心,绝大多数急性中耳炎在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后,都可以痊愈,听力也能恢复。但如果我们忽视它,反复发作就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甚至真的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怀疑中耳炎,我们该怎么办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立即看医生!千万不要自己给孩子用药,更不要往耳朵里滴任何东西。医生会用耳内镜看清楚中耳的情况,并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可能是用抗生素,也可能是用一些缓解鼻塞、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

当然,预防永远胜于治疗。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1. 感冒时,正确擤鼻涕:不要两个鼻孔一起擤,要一侧一侧地来,力度要轻。

2. 喂奶姿势要正确:婴幼儿喂奶时,不要让他平躺着喝,稍微抬高头部,防止奶水误流入咽鼓管。

3. 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积极控制过敏性鼻炎、处理腺样体肥大等问题。

4. 避免异物入耳:不要用不干净的工具掏耳朵。

5. 远离烟草环境:二手烟会显著增加儿童罹患中耳炎的风险。

总之,中耳炎是个“常见客”,但不必过度焦虑。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一定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