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富平组工
  3. 正文
渭南市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3月18日,市政府礼堂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备受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
    上午8时许,肩负着全市万人民的重托,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满怀豪情,迈着坚实的步伐陆续进入会场,依法履行神圣的职责。
    大会会场气氛热烈、庄重。主席台上方中央,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金灿灿的国徽在翠绿的凤尾竹衬托下分外醒目。主席台前,鲜花簇拥,春意盎然。会场内“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科学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巨幅标语,鲜明地点出了这次大会的主题,令人倍感鼓舞。
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应到代表441人,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421人,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执行主席梁凤民、乔俊武、张建中、刘晓利、史新民、李玉柯、薛景民、郗怀亮、耿天安、庞德谦、文红军、魏稳柱、刘新兴、党德才、薛东江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徐新荣、罗玉昭、田军、王安稳、张建华、王晓明、郝宗友、吴长民、安庆学,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部分市级领导和老同志。
    上午8时35分,市委书记、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梁凤民宣布: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庄严雄壮的国歌响彻会场。 
    随后,代市长徐新荣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十个部分:一、2007年工作回顾;二、200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五、以华山景区建设为龙头,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六、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带动,努力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七、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并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八、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九、积极实施十大工程,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十、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徐新荣说,2007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1亿元,增长13%,是建市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7.71亿元、177.22亿元和145.99亿元,同比增长6.8%、14.7%和14%。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5.48亿元,增长2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05亿元,增长33.5%;全市财政支出57.88亿元,增长4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亿元,增长1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27元、2410元,同比增长18.5%和18%,增幅处于全省前列。同时,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城市面貌显著改观,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和谐渭南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徐新荣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具体措施。
    谈到今年总体工作时,徐新荣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实现渭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65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亿元,增长21%;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78亿元,增长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20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做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必须立足市情,牢牢把握好“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四条原则。
    徐新荣在报告中说,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树立突出抓工业、长期抓工业、全面抓工业的思想,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为支撑,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夯实新农村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发挥山、水、圣、陵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华山景区为龙头,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化推介,全面提升渭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以规划为龙头,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并重,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开、法律保护、放手发展、引导规范”的原则,推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突破。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两手抓,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重点实施好教育发展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扶贫开发和移民扶持工程、平安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塑造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关于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提交大会审议。 
    部分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市直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省属直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