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富平组工
  3. 正文
组工干部下基层之“五忌”

  近悉,中组部在全国组织系统启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重庆市委组织部也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展“千名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媒体认为,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是组织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工作之一。笔者不才,但也能明白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有利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而且有利于提高组工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出矛盾的能力,增强业务本领。
    毛主席曾讲:“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很好,但要讲求实效。正如中组部强调的那样,搞好了正面作用很大,搞不好会变成形式主义。如何搞好?笔者认为,要注意“五忌”:
    一忌坐而论道,空喊口号。组工干部下基层,目的在于问计于民,破解组织工作难题;在于问需于民,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于问策于民,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下基层,不需要口号,而是需要实际的行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做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掌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才能确保下基层不走场,不变成形式。

    二忌蜻蜓点水,急功近利。很多时候,上级制定的政策很好,但是到了基层就变了样,一些干部看似忙忙碌碌,风风火火,跑上串下,为群众的事不辞辛劳,实则是把开展活动作为挣表现,提拔升迁的垫脚石。务实是成事之本。组工干部下基层,一定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不空谈、不做秀、不作假,尊重实际,埋头苦干。借用一句广告词:不看报道,看成效。
    三忌标新立异,好高骛远。人们常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很多人都想使自己彪炳史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结果往往热衷于搞虚假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组工干部下基层,一定要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多调查研究、学习思考,少指手划脚、发号施令。
    四忌逢难则绕,遇阻则退。组工干部下基层,不能只是跑一跑、转一转、看一看、聊一聊,要在解决问题上下真功夫、硬功夫。特别是要注重把基层当课堂,拜群众为老师,面对面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诉求和期盼,认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五忌虎头蛇尾,刮一阵风。在实际中,很多活动都是上面紧一紧,下面就抓一抓,开始时非常重视,活动效果也及时显现,但往往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越往后效果越不尽如人意,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成为一阵风、一窝蜂。既然这是一项好活动,就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把这项活动作为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并认真认真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在适当的时候推广扩展到其他党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