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青峰
(2009年元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拔尖人才迎春座谈会,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其乐融融,气氛很好。在座的各位都是第九届县管拔尖人才,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和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刚才,大家畅谈了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一年来,大家在各自的专业技术领域和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和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你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感谢,大家辛苦了!
近两年来,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灵魂,确立新理念、丰富新载体,深化新举措,拓展新作为,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富平特色的组织工作新路子,主要成效体现在 “开好两个会,编辑三本书”上。“开好两个会”即:隆重举办了“学孝义精神,树身边典型”颁奖典礼,成功承办了“全市组织系统加强自身建设现场会”,“ 编辑三本书”,即:编辑出版了《党员风采录》、《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孝道文化初探》、《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科学创新与实践》三本书。可以说,2008年是富平组织工作成效凸显的一年,是富平组织资源活力迸发的一年,是富平组工干部良好形象彰显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前提,得益于上级组织和县委的支持,根本得益于勇于创新的思路。说到底,是一种思维的突破,是一种才智的涌流,是我们组织工作、人才资源发挥的结果。近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吸引、培养、服务、使用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全县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总结回顾我县人才工作及拔尖人才选拔管理,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新格局日趋完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人才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做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专班力量,成立了富平县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则和工作职责,并适时成立了县委人才办,专门设立了干教知工科,全面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和督促检查。同时,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人才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整体推进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人才工作环境逐步优化
一是推荐选拔机制。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为重点,重新制定了《富平县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使拔尖人才的选拔条件进一步优化,待遇进一步提高。同时,按照《选拔管理办法》,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县委常委会命名的程序,推荐选拔出了35名县管拔尖人才,并在全县科技大会上进行了命名表彰,发放了一次性奖励。此外,还先后向省市推荐拔尖人才后备人选6名,入选省管专家1人,市管拔尖人才2名。目前,市管、县管拔尖人才数量都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目标管理机制。实行人才信息化管理。通过下发调查登记表、电话查询等形式,对全县的各类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了富平县高级人才信息库、富平籍海内外人才库、富平县县管拔尖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行双向目标管理。每年年初,由拔尖人才与县委人才办签定目标责任书。年末,县委人才办就拔尖人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通报,并将考核的结果记入拔尖人才考绩档案,作为滚动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是服务激励机制。建立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制定了拔尖人才定期联系、建言献策等多项制度,经常了解拔尖人才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加强沟通联系,增进感情交流,激发拔尖人才工作热情。同时,通过重新修订《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将拔尖人才待遇提高到全市第一,对命名的拔尖人才,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00元,每月由县财政发放科技津贴50元,单位配套50元。此外,还要求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对拔尖人才在科研经费、科研课题、成果开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与照顾,免费开设因特网等优惠政策。
三、构筑载体平台,人才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开展向县管拔尖人才学习活动。第九届县管拔尖人才命名后,及时在知识分子中开展了以“学习先进、务实创新、为民服务,干好本职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向拔尖人才学习活动。各单位纷纷通过座谈会、演讲会、展牌、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县委人才办在利用县内媒体做好宣传的基础上,在《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等省市媒体上对徐都峰、田张厚等四位优秀拔尖人才进行了宣传报道,拔尖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组建成立新农村建设专家人才调研小组。2007年,县委人才办按照逐级推荐,层层把关的程序,从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中推荐确定7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组建成立了富平县新农村建设专家人才调研小组,召开了成立大会,颁发了聘书。调研小组成立以来,编写了柿子栽培、奶山羊养殖等7套专家人才指导新农村建设系列科普丛书,利用专题讲座、技术辅导、调研咨询等形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拔尖人才的专业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创新性做法也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省委组织部成立了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专家人才服务团,我县田张厚同志入选。
三是开展献计出力活动。从2006年开始,在全县知识分子中开展了为富平发展“献计出力”活动,广大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号召,关注行业进步,主动参与全县经济发展,形成了“人人主动参与,个个积极奉献”的良好态势。县委人才办专门编发“献计出力活动<专家建议>专刊”15期,送阅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使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囊参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于2007年12月召开了“献计出力”活动优秀知识分子表彰大会,对10名优秀知识分子进行了表彰奖励,营造了“比、学、 赶、超”的氛围。
成绩代表过去,明天还需努力。在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刚刚召开的县委十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了全县2009年各项工作目标,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我们还要编制《富平县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为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座的都是各行业领域的优秀代表,在此,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命运, 人才促进发展。在新形势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学习。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自身的业务需要,不断拓宽思路,更新知识结构,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争取始终走在时代科技的前列。单位条件许可的,要尽可能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培训,多参加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不断开拓视野,提升业务能力和科技水平。同时,要善于到工作一线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思考、去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二)多出成果,多献良策。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根据县委十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围绕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劳务输出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发挥专业特长,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出谋划策,当好县委、县政府和单位领导的参谋,发挥好智囊作用。
(三)抓住重点,迎接挑战。从总体上讲,我县科技发展水平虽然高于全市,但与全省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首先是多出精品。要紧扣工业强县战略,围绕工业园区发展、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重大科研课题,集中力量,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力求突破。其次,结合行业和单位的实际,确立科技攻关项目,建立新型的科技体制,推动产业升级和行业进步。同时,要注重转化。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展大业,人才为本。要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近年来,我们在人才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短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任务还很重。在座的各位来自全县各条战线,不仅自己要在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的经济发展中当好排头兵,多出成果和业绩,还要善于发现、培养和凝聚更多的人才,担负起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要善于通过授业育人,积极培养人才,把个人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人,尤其要对年轻人多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尽快胜任本职工作;要善于通过实践育人,多选几个好“苗子”,重点培养,全力扶持,多交任务、多压担子,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构筑全县人才新高地多做贡献。
最后,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