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作为南方大省,当时的困难程度超乎习仲勋的想象,全省工农业增长速度已连续1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央交给他的两个首要任务,一是刹住偷渡风,二是解决粮食问题。
7月上旬,习仲勋来到罗芳过境耕作口,踩着砂石和泥土路走到铁丝网边,透过铁丝网看境外的土地。他问县委书记方苞,为什么丢荒了那么多土地?方苞说,现在偷渡形势严峻,怕过境耕作的农民不回来,都经过严格挑选,一个生产队挑来挑去就那么十几二十个人符合条件。由于粮食征购任务重、完不成,就将境外的一些地也用来种粮食。原来,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宝安居民的田地在1898年被划入香港新界,因此香港有4000多亩土地属于宝安县。农民可以通过7个过境耕作口到对面种田,早上去,晚上回。本来那边种蔬菜是最赚钱的,比种粮食的收入高十倍以上,改种粮食后,农民没有积极性。而且边防规定早上7点半才可以出境,晚上5点多就要入境,但挑水浇菜要在太阳当头之前和日落之后,这样就种不好菜。方苞说,其实要让边境群众富起来并不难,主要是现在政策搞得太死。习仲勋马上说:“这个应该改,马上办!”
宝安与香港一桥(罗湖桥)相通,一街(中英街)相连,习仲勋看到竖在街中间的石墩把一条窄窄的中英街一分为二,两边贫富悬殊,对比鲜明。香港一侧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宝安一侧杂草丛生,商品很少,几乎看不到购物的顾客。
在莲塘临时收容点,习仲勋问偷渡者为什么要偷渡?几个操着潮汕口音的人说:“吃不饱饭。”习仲勋又问:“给够粮食,还走不走?”回答:“还走,那边找工作容易,每个月就有一千几百元收入,两三年就可以寄钱回家建新房。”
这次宝安之行,习仲勋耳闻目睹了内地和香港的差距,感触很深,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在省委常委会上,他旗帜鲜明地表态:所谓偷渡外逃,不是什么阶级斗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香港也是中国的土地,群众生活过不下去,往香港跑,应该叫“外流”,不能叫“外逃”!曾主持过多个习仲勋研究项目的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陈弘君说:“习仲勋敏锐地感到,必须要进行体制和政策方面的改革。他是最早察觉到改革势在必行的领导人之一。”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