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当兵变是习仲勋参加革命后参与领导的第一次重大活动,也是他从事武装斗争的开端。
1930年2月,年仅16岁的习仲勋不顾失去双亲的巨大悲痛,受党组织委派,到陕西长武县反冯(玉祥)地方武装毕梅轩部开展兵运工作。在从事兵运工作的两年间,习仲勋从见习官做起,在部队中秘密发展党员,积极从事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宣传,发动士兵进行日常斗争,取得很大效果。他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宣传教育启发士兵觉悟、通过个人言行关心士兵疾苦、通过整顿军纪掌握部队,唤起广大士兵要求脱离旧营垒、投身革命的觉悟和决心,为后来发动兵变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习仲勋还同先期进入这支部队的李秉荣、李特生等共产党员一起,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起到了掌握和控制全营的中枢作用。部队驻防凤县后,担任营党委书记的习仲勋,积极了解和掌握当地情况,结识进步人士,建立秘密集会地点,为发动兵变奠定了组织基础。
1932年4月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刘林圃的指导下,营党委乘部队在陕甘两地换防之机,果断决策,在甘肃两当县发动武装兵变,并在兵变成功后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任队委书记。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转战数百里,计划在礼泉、乾县一带与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会合,但在转移途中,遭国民党军重重围堵,多次激战,损失严重,终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两当兵变最终失败。
两当兵变给年仅19岁的习仲勋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的几十年当中,习仲勋不止一次地谈到两当兵变,他说:“两当兵暴是一次具有重要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暴动。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段比较完整的兵运工作,其方针是比较正确的。”两当兵变虽然失败了,但它为陕甘地区革命武装的创建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也有力地配合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在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两当兵变对习仲勋后来的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习仲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两年多的兵运工作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锻炼了他的军事斗争才能,也显露了他卓越的组织才华。他开始由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人和军事指挥者,并为他后来成为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