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重新调整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行政区划,将根据地划分为陕甘、陕北两省和关中、神府、三边三个特区。
1936年1月,贾拓夫到达关中,在原中共陕甘边南区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同时,在原南区苏维埃政府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被任命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几个月后,随红军主力参加西征。同年9月,习仲勋列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扩大会议结束后,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宣布了调习仲勋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的决定。
关中特区被称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伸向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触角。从1936年9月至1942年7月,习仲勋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期间还兼任了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集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于一身,全面主持关中分区工作达六年之久。六年中,习仲勋领导关中分区军民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分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斗争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新举措,成功发展了关中分区的政治、经济和文教事业,使关中分区成为陕甘宁边区坚强的抗战桥头堡,为守卫边区的南大门,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了“普遍、直接、平等、自由”的选举原则,建立起包括各抗日党派、各阶层人民在内的各级人民代表机关和权力机关——参议会及各级政府,推行了“三三制”政策,使各级政权得到巩固和完善;开展了以整风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建设,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建设上,积极贯彻农业第一、工业第二、商业第三的经济政策,使全区经济由半自给向完全自给和丰衣足食的方向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1939年1月后,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制造反共磨擦,对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关中分区通过实施减租减息等土地政策、进行开荒与安置难民、建立合作社、树立劳模和改造二流子等一系列措施,关中分区机关、部队、学校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公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三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
在军事斗争上,有效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磨擦事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开始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和军事包围。关中分区的东、西、南三面处于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的严密包围和封锁之中,成为反磨擦的前沿阵地。这一时期,胡宗南部在关中分区夺地掠城,捕杀干部和群众,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制造了土桥事件、旬邑事件、马家堡事件、淳化事件等较大的磨擦事件。对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连续武装进攻分区的行径,习仲勋始终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方面严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反磨擦斗争的指示,及时汇报关中分区反磨擦动态,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敌我动态的基础上制定灵活的斗争策略,坚持军事打击和政治斗争并重,以政治进攻为主,在自卫原则下准备战争。在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分区部队先后占领了柳林、庙湾、姚曲、马栏四个区,从而牢牢掌握了反磨擦斗争的主动权,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蚕食关中、摧毁抗日民主政权的阴谋,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营造了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
在文教事业上,习仲勋把教育和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了各类教育模式,如普及初小教育,加强干部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开办冬学、夜校、识字班等;创办了多种地方报纸,其中《关中报》被誉为边区地方报纸的模范;编演了《新开荒》《反对磨擦》《大生产运动》《保卫边区》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经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了对政策法令的了解和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到 1941 年,关中分区区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基本上都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的文化程度,乡一级支部书记大多数都能看文件、读报纸,新提拔的年轻知识分子干部在工作第一线十分活跃。
主政关中分区的六年,是习仲勋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和生活最久的一个时期。在这六年里,习仲勋和他的战友们,经受了种种考验,提升了领导能力,也赢得了关中分区人民的衷心拥护。1943年1月,毛泽东在一幅漂白布上亲笔为他书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字,这个题词是对习仲勋的最好褒奖,也成为习仲勋后来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奋斗指针。
从一个懵懂的渭北农家少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一个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冷静笃定的军事指挥者;从一个初涉政坛的“娃娃主席”,成长为主政关中的一方主官,习仲勋早期革命生涯的四个节点,对他后来的成长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淳朴的家风、关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早期马克思主义在渭北的传播,滋养了习仲勋开朗豪放、宽厚包容的性格和坚毅刚强的意志;两当兵变中血与火的淬炼,锻炼了习仲勋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忍稳健的斗争才能;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深入实际、独当一面的工作历练,培育了习仲勋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质;主政关中时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培育了习仲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培养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这些丰富的斗争经历,锻造了习仲勋坚强的政治品质,使他一步步走出关中大地,担负起全面领导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虽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始终保持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展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作者单位系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煜